作者 雨然
精神分析认为,我们每人的人格都是在6岁以前形成的.换句话说,6岁以前父母如何看待孩子,往往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曾今有人这么形容孩子,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看你父母在上面怎么画,你画什么就是什么。但是,也有人不认为这种说法。如果孩子不是白纸,那孩子是什么呢?
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孩子肯定不是一张白纸,孩子是一张已经画好了线条的画,也就是这幅画已经画好了,只是没有上色而已。而每个人的基因不同,每个家庭环境不同,那么生出来的孩子也就不同,也就出现每幅画都不同。抽象化来说,有的孩子是山水画,有的孩子是田园画。。。。。由于孩子自己是画,能给这幅画上色的不可能是孩子,只能是别人。那么谁是替孩子涂色的人呢,可以肯定的说,能替孩子涂色的就是养育孩子的人。
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幅山水画,你就要用心的去研究、去感受这幅画什么地方该上绿色、什么地方该上白色、什么地方该上灰色,你按照这幅画的需要去上色,那么这幅画就会成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成为一幅有价值的画。
反之,你给这幅画上的色是按照自己(父母)的需要、自己的喜好去上色,本该按这幅山水画要求上色,你偏要给它按田园画的需要去上色,可能这幅画已经面目全非了。这幅画会成为什么画呢?我想可能既不是山水画也不是田园画了。
这就好比我们做父母的在养育我们的孩子的时候,往往是我们自己小时候没有完成的愿望,总希望通过孩子来完成。或者是我们父母原来很优秀,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必须也要像自己一样的优秀。否则就会太丢父母的面子,使父母在朋友面前、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结果就好比一幅画已经失去这幅画原有的美了,也就变得是四不像了。这样发展下去,孩子既没有成为孩子自己,也没有成为我们父母需要的孩子了。父母也不喜欢、孩子自己也不喜欢的有问题的孩子了,我想我们做父母的都要学会去反思,我们给孩子的爱都是孩子需要的吗?我们该如何去培养一个人格相对健全的孩子,能够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呢?
本文选自: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