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成长是生理欲望作用在个体身上的文化力量的一种结合。埃里克森把人发展分成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核心的成长任务,任务完成了,就实现了自我同一性。
对于12-18岁的孩子来说,正是影片中所描写的孩子们(包括欺凌者)的年纪。他们一方面青少年要面对本能冲动的高涨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同一感的自己,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对于欺凌者来说,来自内心对他人的控制欲驱使他采用攻击别人的方式满足自己内心本能高涨的需求,从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能在集团中树立“权威”的地位,这个年龄是渴望身份认同的阶段。如果这个阶段成长发展受阻,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我们也可以把这种行为看成自我认同的失败。
而对于被欺凌者那更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他们本渴望被集体认可,但一次次的凌辱令他们只顾逃避,更无暇顾及自己角色的成长。
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经历。
大家都读过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吧,文中那个顽皮、聪明的小男孩,敢于冒险,追求自由,不甘束缚。他曲折离奇、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中,我看到了想到一个坚强成长,追求自我的“小男孩”,而这粒小男孩竟然能发出这样耀眼的光芒,实现了自己角色的认同!
再回来说欺凌者,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他们在经历自己的成长,他们需要家长、学校乃至社会的校正和引导,把自我拉回到正常的成长轨道上来,成就自我角色的正确成长。
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塑造了各自不同的人格特征,也帮助大家完成自我同一性的认同,成为一个真正的自己。可以说青少年要经历不断被承认和否认的过程 ,找到自己想成为自己,真正的实现“做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