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除了注重专业发展、职业能力发展等,还应考察教师的心理素养,******让老师也懂一些诊断心理学。
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个性太强、固执偏执、自以为是的性格,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让人忧心。对此,绝大多数教师缺乏心理素养,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亚健康症状,老师很可能认为是“思想负担太重”“压力太大”,心理敏感度较低,错过了纠错和纠偏的******机会。当孩子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失眠、恐惧、焦虑等,老师也多是从身体方面去寻找原因。因为缺乏专业常识和判断能力,使得这种“心理盲”的现状,影响了教育的和谐发展。
还有教师自身的心理问题,因为升学率压力的增多,长期的过度操劳,教育对象复杂化等,使得教师成为心理疾病较多的群体,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有的教师还因为心理问题对孩子造成了伤害,令人忧心不已。 不妨将心理素养纳入考察或考试科目,在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加考诊断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比如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等。让教师懂得起码的心理学常识,在做好自己心理环保工作的同时,也能善于关心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学会从容应对多种烦恼,得到科学及时的心理指导和疏导。
当教育发展出现了教育新需求,学校和教师就应该适应这种需求,学会胜任多重角色:知识灌输者、情感陪伴者、人格塑造者,更应该成为心灵发展导师。注重成“人”更成为压倒一切的评价标准,教师的责任越来越重要,不提高准入门槛,不提升心理素养,如何能胜任教育新需求的工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