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16岁的高晓又住进了武汉市武东医院精神心理科,他被诊断为抑郁,之前曾住院出院三次。这是个棘手的小病人。
记者问:“之前哪里不舒服?”
高晓答:“心情不好,总觉得有人说我成绩不好,不想活了…… ”
记者问:“成绩好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现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很普遍啊。”
高晓反问:“你买了房子没有?”
记者答:“买了。”
高晓追问:“你一个月赚多少钱?”
记者答:“四千左右。”
高晓讪笑,继续问:“你在哪所大学读的书?”
记者答:“普通一本大学。”
高晓露出不屑的表情:“不是211,难怪收入不高。”
该科主任白汉平说,不光是记者,每次医生想跟他聊聊,都会被他如此反问,奚落一番。但如果继续对话,就会发现高晓成天思考的是,怎么挣大钱,怎么出人头地,怎么过上好日子,但是对于如何挣钱,什么是好日子,却又没有任何概念,只想着考上好大学就是好。
白汉平说,这些外化的观念,本来就不是这高中生该有的,孩子从父母身上感受到太多社会压力、世故想法,反过来又影响心理结构。对于很多孩子而言,学习的意义已经超过了学习本身,掺入了太多不该有的杂质,让部分心理比较脆弱的孩子超负荷运转,“即便当下看似正常,日积月累,一旦成年后遇到应激事件,也可能爆发心理甚至精神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