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连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询中心!
婚姻维情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婚姻维情
现代婚姻解体的四个常见原因
新闻来源:    点击数:1892    更新时间:2015-2-8    收藏此页

 导读:盼望分手的朋友,能深入地去找寻自己情感触礁的原因,尽量不要把责任归咎于配偶、第三者、环境或是自己的身上。分手、离婚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不单是任何一方的错。在这个时候,我们应学习客观地检讨整个分手的过程,成熟地为自己犯错的部分负责,从失败中学到教训,不要再重蹈覆辙,而积极地自求多福。

                      


现在我们从以下四个不同的层面,分析大部分婚姻解体的原因。

 一、过分理想化的期望
   将婚姻过度理想化,对配偶期望过高,是造成婚后冲突的主因。
    电影和小说中描绘的爱情和婚姻,永远是那样美好、迷人。童话世界中的王子和公主,总是在婚前历尽沧桑,但只要他们一结婚,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两人从此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对爱情和婚姻都有份神秘的憧憬,幻想着自己是那个王子或公主,有天能轰轰烈烈、甜甜蜜蜜地谈一次恋爱,然后“从此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迷恋背后的奥秘
     恋爱的过程是很奇妙的。许多人莫名其妙地迷恋上修改与自己完全相反的异性。心理学大师容格(Yung)认为,人在择偶时,常会爱上具有自己阴影人格(shadow)的异性。
     他所谓的“阴影”,乃是指在自己身上看不到,即呈现在所爱异性身上的那些性情或人格特质。例如:自己冷静而内向,却爱上了热情而外向的异性。对方身上所特有的热情和外向的人格,就是你的阴影人格。容格认为,一个个性显得冷静而内向的人,其实也有热情外向的部分,只是那一部分的人格,被压抑或隐藏在潜意识中,别人在外表看不到这个阴影人格(外向热情的一面)而已。
   容格这种想法近乎中国人阴、阳的观念,表现出阳刚面的人,是把身上的阴柔面隐藏起来。
   人对自己的阴影人格常是又爱又恨。平日,我们会无端地讨厌某些人(尤其是同性),其实常是因为那些人身上呈现出的一些特质(例如骄傲、喜欢出风头),是我们自己身上也有的,但由于我们很不喜欢、也不愿去面对那“丑恶”的部分,而将其压抑在自己人格深处。看到那个人呈现的一些特质,就等于提醒了自己----我身上也有那个“丑陋”的部分。由于不愿面对自己的阴影人格,因而也讨厌那个提醒自己身上有阴影的人。
   然而,潜意识中寻求灵魂完整(阴阳相合)的愿望,却使我们爱上了具备我们阴影人格的异性。容格说:“当你拥抱了你的,你就寻找到你完整的灵魂。”
   与这位带着自己阴影人格的异性结合,其实对人有很大的好处,因为这会迫使我们去面对自己的阴影人格而开始成长。可惜有许多不成熟的人,婚前深深迷恋这个异性,婚后却忍受不了天天要面对这阴影人格,而极力排斥对方、改造对方,只喜欢婚前享受那种意乱情迷“爱”的感觉,而不愿付出代价去适应,更不愿去接受对方的特质,使那阴影还原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使阴阳重新整合),失去了扩展自我,使人格成长的好机会 

   二、家庭问题的延伸
   选择终身伴侣是件奇妙的事情。我们常在不知不觉中追寻自己父母的化身,企求在配偶刺目找到自己熟悉的父母的影子潜意识中,我们期盼配偶能取代自己的父母照顾我们,补偿我们年幼时在家中所受的心理创伤(例如,考了99分兴冲冲地回家报告,父母却摆出难看的难色,说隔壁王家孩子考了100分)。我们也期望配偶能分工协作父母,满足我们童年未得到重视的种种心理需求(譬如,从小觉得不被爱、不被重视,而希望配偶满足我们被敬爱的需要)。人常常期望能找到只有父母的优点,而没有他们缺点的配偶,可惜,世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位完美的伴侣。

   残存的心理情结是婚姻的暗流
  人在成年之后,与父母之间仍或多或少有些残存的心理情结。这些与父母间未得到解决的心理问题,常被带入婚姻之中。有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在婚姻表面我们是在与自己的配偶相处,其实是不断重新经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关系。婚姻关系,可以说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互动模式的重现。
   这些残余的心理
情结,好似婚姻之河中的漩涡暗流。带进婚姻中的残余情结愈多,要渡过婚姻之河的危险性也就愈高
   在婚姻中,我们常会莫名其妙地被配偶“激怒”。有进我们对配偶的某个表情、某个动作或某部分性情觉得特别忍无可忍。配偶无意间说了一句:“你真没用”,就可能使我们暴跳如雷、小题大做。顿时,我们似乎在配偶身上,又看到了父母严酷指责的影子;在情绪上,似乎又重新经历了童年被父母苛责讥讽的痛苦。
   这些心理
情结,又好似在成长过程中,被设定在自己心版上的“心理程式”。别人按了某个特定的“按钮”,说了某句话或做了某件事时,经过了自己心中程式的解释与处理,就产生了某些情绪或行为反应。
   举我自己的例子来说,从小就有“怕被家人冤枉”的心理
情结,有趣的是,我家的兄弟姐妹,每人也都跟我一样,最怕被冤枉。长大后,当妻子或别人冤枉我时,常会在我心中引起过激的情绪反应,以致我会拼命地为自己辩护,想对人解释清楚,不许别人冤枉我。因为我心中有“怕被冤枉”的程式,当别人冤枉我进(按了我怕被冤枉的按钮),我就产生了负面的情绪反应。相反地,若别人笑我矮(按另一个按钮),却无法使我生气,这是因为我人个子高,从来不怕别人笑我矮。心中没有这个程式,别人无论怎样按这个按钮,都无法使我有反应。
   在先前提到的例子中,配偶的那句“你真没用”,若能使你勃然大怒,是因配偶正好按中我们的“按钮”之故。如果我们不是早有那个心理程式(心理
情结),我们就不会小题大做。
   前面曾提到:“You can’t make me angry without my own contrbution. (或Without my cooperation) ”意思是说,如果我不帮你忙的话,你就绝对无法“使我生气”。
   还有一句话也很有意思:“ I am angry at the You in me .”我不是对你生气,我是“对我心中所经验到的(或我眼中看到的)你”生气。
   可惜,没有多少人明白,我们之年以会生气,其实是与自己相关,别人只不过是按了按钮。使们产生反应的,是自己心中的“
情结”与“程式”,以及我们自己所戴的有色眼镜。而这一部分,就是我们自己该负起责任改变的。 

   心理情结会恶性循环
    不幸的是,这种不检讨自己的心理
情结(程式),只怪别人按了自己的按钮,使自己生气的现象,在婚姻中比比皆是。与父母间的旧情结尚未解决,现在又与配偶彼此伤害,制造新 ,使冲突愈演愈烈。新仇加上旧恨,严重破坏夫妻之间的感情。
      一个人不论到了何处,与何人,心中的新旧“情结(程式)永远会跟着他。这些情绪若得不到解决,同样的错误可能一犯再犯。
     择偶真是一个神秘而奇妙的过程。有位妇女,父亲是个酒鬼,她长大后,结了三次婚,三们前夫竟然都酒鬼。
    后来,她的心理治疗者发现,这位女性心中有一种强烈的需要,必须照顾她父亲那型的“弱者”。惟有当她去照顾酒鬼丈夫时,她才觉得自己有用,得到成就感。她不知不觉中受酗酒者吸引,嫁给他们,可是,她同进也痛恨酒鬼,因而离了三次好。她心中的程式是:“照顾酒鬼,是让我觉得自己有价值、被人需要的惟一方式。”如果这个程式不改变,我们可预测,她的第四任丈夫,将又是位醉仙。
   另外有位女士,生平最讨厌被人指使,也归恨好用权威的男人。她有位专横暴躁的父亲,使她和母亲尝尽苦头。长大离家后,她结婚了。然而,由于对男人的权威过度敏感,婚后,她连自己丈夫正常程度的差遣都受不了。离婚之后,她发誓要找一个自己父亲和前夫完全不一样的伴侣。于是,当她认识一位温文儒雅的男士后,便立刻坠入爱河。婚后,她开始憎恨丈夫的柔弱、没主见。而当她愈想去改变他,要他主动而自然地变强势一点时,他去因失去自我而被压迫得愈显柔弱。恶性循环的结果,他们的婚姻产生了极大的困难。
   很显然地,这位女士与父亲之间未解决的心理包袱(她的心理
情结是“权威问题”),深深地影响她的两次婚姻,虽然影响的方式不同,然而,都同样是“权威问题”在作祟。这位女士必须学习以成熟的态度,去面对父亲与其他好用权威的男人,重新学习如何与他们相处,从新的经验中教育自己,解决心中残存的旧帐。否则,权威问题将持续影响她的婚姻,也会妨碍她与男性间建立正常的关系。

 先察觉,现改变思想模式
     人心中的这些“心理程式”或“心理情结”都是可以改变的。举我自己“怕被冤枉”的例子来说,要改变这个程式的******步,是警觉到它的存在。
     这些年来,我常从自己待人接物的一些情绪反应,发现自己极容易因为被冤枉而激动,并有过分为自己辩护的行为倾向。由观察中,我发现了自己有“怕被冤枉”的程式。我很不喜欢这些幼稚的行为倾向,因而下定决心去改变它。自此以后,每当我感觉到别人冤枉我进(可以感觉到身体开始有冲动的反应),我立时在心中亮起红灯,开始“自我对话”(Self-talk),告诉自己:“先不要发作,再等一下,你不是知道,因此而冲动是幼稚又愚笨吗……”或是“心理程式又在作怪了,自己心安理得的话,没必要努力对别人解释……别人要怎么看我,那是他们的事,我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与对我的评价,最重要的,是我对自己的评价……我应该为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负责,如果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需多做辩护……”
    改变了思想,就可以改变情绪反应。在我“怕被冤枉”的过程中,我失败了许多次。但是,失败后所产生对自己不满与羞愧的情绪,就变成我改善自己的动力,使我愈来愈想改掉这个程式。要改变一个从小养成的“心理程式”,需要花很多工夫,并且需要经过许多次“尝试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我很幸运,后来有一段霎时间再与家人同住,那是改变自己心理程式最有效,也是******挑战性的环境,我相信那一次的机会,帮助我节省了很多改变心理程式所需的时间。现在我仍不敢说我已完全改变了“怕被冤枉”的心理程式,便我知道这个程式对的影响已大为降低。别人偶尔按中我“怕被冤枉”的按钮时,这个程式已不能如以胶一般地操纵我的情绪了。

   改变自己心中的程式
      在结束这一点之前,我要强调,人永远无法控制他人的言行,不能强求别人不按心理按钮来激怒自己,也无法不许别人使自己难受即使自己有办法使天下人都对我好,世上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能触动我们的心理程式。要使自己快乐的惟一方法是自己民中的程式,使自己变得更健全、更快乐。
      每个人心版上的程式,应由自己负责改变,不该把过错推给父母,或其他在童年时曾伤害我们的人。许多时候,别人伤害我们是无意的,有些时候,别人伤我们的心,是因为他们不够成熟,不知道他们自己在做什么,何况我们在不成熟时,也伤了许多人的心。心理程式的形成,很难说是谁的错。这本不是个完美的世界,诿过与报复,均于事无补,只会消耗本来可用来成长的精力,反而延迟了我们适应的时间。

    三、内外的压力
   两个生活习惯、家庭背景不同的人,要学习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这不是件很容易达成的任务。
   此时,如果两人都不成熟,对配偶期望过高,又各自带着许多残存未决的心理包袱进入婚姻,那么两适应起来,将更加困难,往往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彼此被折磨得苦不堪言。在这些因素之外,若加上经济的危机、双方父母对婚姻的干预、养育子女的压力与外在环境中异性的诱惑,这个婚姻就非常危险。
   现代婚姻充满了挑战与压力,要在内忧外患险境中,使婚姻能够维系下去,每个人都必须学习沟通的技巧,培养解决冲突的能力。大中国人在这方面缺乏训练,许多夫妻不懂得沟通,更不知该如何解决
冲突。一产生问题,便想用吵架的方式解决,而正气头上时,便什么都不顾,翻出新仇旧账,用恶毒的话发泄心中的不满,甚至连对方的家人也一并卷入。当夫妻感情被摧残到达某一个地步之后,往往很难挽回,即使双方仍保持婚姻关系,可能已形同陌路。

  四、心理需求的改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围环境的改变,人的心理需求也会产生变化。这们常见到十几二十岁的少女,基于英雄崇拜的心理,嫁给了在学校中最出风头的运动健将。然而十年后,她的心理需求可能有极大的变化,出风头对她来说,可能已失去吸引力,相反的,她可能极羡慕别人能有稳重、温雅、体贴的丈夫。
   同样地,有许多男士在年轻重视女性容貌的艳丽,便到了中年之后,反面觉得气质高雅或天真无邪的女性,对他们更具吸引力。
    婚姻好像两匹马同拉一辆车子,若夫妻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并且朝着相似的方向成长,他们的婚姻将美满。如果有一人继续成长,另一个却停滞不前,或是两人的心理需求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这辆双头的婚姻马车,很容易就翻覆。

   夫妻成长的步调差距过大
      丈夫的事业愈成功,他就变得有自信,也愈加有吸引力。而妻子心中没有安全感时,在情感就愈依赖自己丈夫,需要紧紧抓住他,引起他的注意。心理缺乏安全感,会使人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女性这种依赖性占有欲过度进,不但不再能满足丈夫的心理需要,反而会成为丈夫的心理负担。这时,全凭两旧有的感情与丈夫的道德自制力来维系他们的婚姻。
      现代人对婚姻的期望,比我们的上代提高了许多,不再是以往“男主外,女主内”,两各自做好分内的事,有稳定的物质生活就好了。今日,我们渴望婚姻带给我们高品质的精神生活,不仅要有甜蜜的爱情,还要有心灵的默契。
     当我们对婚姻的期望愈高,就愈容易因失望而造成婚姻的裂痕。
     现代的男性,常常希望自己的伴侣既是贤妻良母,又是工作与事业上可以谈心的伙伴。在当今的社会中,女性只会做菜与带小孩,已不足以抓住男人的心。如果已婚女性不努力追求成长,想办法增加自己的吸引力,又不去了解丈夫心理需求的变化,努力培养旧有的感情,这个婚姻便有潜在的危机。
    此时,或丈夫所处的环境中,没有更好的选择机会(例如周围没有比妻子更具吸引力的女性,或是虽有更佳选择,但并非自己条件与能力所及),这个婚姻便得以幸运地维持下去,可以一直撑到下次危机发生(环境改变,或夫妻中有一方心理需求改变)之时。
     如果丈夫在工作环境中,有机会接触到既女性化,又能在理性上满足他需求的职业妇女,相处时日一久,就难免会发生精神上或实质上的外遇。
     在这种情况,抱怨与哭闹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平白为介入的第三者吸引力。以上这些事都是我们所不乐见的,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类似的悲剧却急速增加。我们不能像驼鸟一样,把头埋在沙里,希望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婚姻中必须要有一些值得敬畏的底线!   下一篇:用第二次机会来表达你的歉意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返回
服务电话:0518-85603105,15312133705 邮  箱: 529357153@qq.com
公司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通灌北路(******人民医院向北20米路西)东新绿苑A5-405、406室
版权所有©连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询机构  |信通网络- 连云港网络公司 技术支持  网站管理
同盟站点: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293号